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16:54:0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4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政办发〔2006〕114号


关于印发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北钢,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直属机构:
为了推进名牌战略实施,进一步规范本溪名牌标志使用管理,根据《本溪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了《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的实施,统一规范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的使用管理,维护本溪名牌产品信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本溪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溪名牌产品标志是指由标准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三色)组成,专门用于被认定为本溪名牌产品的标志(具体图案见附件)。本溪名牌产品标志属于质量标志。
第三条 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的使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的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标志的使用
第五条 本溪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在其产品的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本溪名牌产品标志,但应当注明该名牌产品标志的有效期。
第六条 企业使用本溪名牌产品标志、图形应当准确规范,根据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的样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不得随意更改图形的比例关系和色相。
第七条 印刷本溪名牌产品标志,应当在白色或浅色物体上印刷,其底色不得影响标志的标准色相,不得透叠其它色彩和图案。
第八条 本溪名牌产品标志只能使用在与获得本溪名牌称号相一致的产品规格、型号、品种的产品或其它包装上,不得扩大使用范围。
第九条 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注册,所有权属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的制作(包括电子版标志)、印刷和管理及防伪功能的选择,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第十条 获得本溪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具有使用本溪名牌产品标志的资格,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企业需要提供不同规格的本溪名牌产品标志。
             第三章标志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本溪名牌产品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其名牌产品所有者应向本溪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重新申请复评,经本溪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专家组对其产品复评并获得通过的,方能继续使用本溪名牌产品标志。
第十二条 有《本溪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本溪名牌产品标志。
第十三条 禁止转让、伪造、冒用本溪名牌产品标志及其特有的或者与其近似的标志,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提速”需要司法保障

长春铁路运输法院 林号兵

近期,全国铁路正面临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提速将使列车在我国主要城市间的运行时间大为缩短,部分干线列车时速可达200公里,届时火车将成为人们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在火车高速运行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由于火车提速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也成为摆在铁路部门,尤其是铁路司法部门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在铁路线上发生的各类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尤以拆盗铁路设备设施、掀盗铁路运输物资、抢越铁路道口引发的交通事故、聚众拦阻火车运行等案件尤为突出。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但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这些案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加突出显现,这类犯罪也将成为司法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
一、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破坏铁路设备设施的犯罪严重的危害了火车的运行安全,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长期以来一直是司法部门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
我国拥有比较完备的铁路交通系统,几乎覆盖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铁路在有力的支持了国家建设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维护和管理上的缺陷,延绵漫长的铁道线使犯罪分子有很多可乘之机。这些犯罪分子以生活在铁路沿线的农民居多,他们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铁路吃铁路”的心态,将盗窃铁路设备和运输物资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铁路沿线农民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有的因为贪图享乐,好逸恶劳,平时有工不做,有活不干,就以盗窃铁路为生,犯罪所得到的钱也都被吃喝玩乐挥霍殆尽。四平地区的乔德玉特大盗窃团伙仅2002年4月~2003年4月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在四平站运转场疯狂作案数十起,盗得物资价值人民币数十万元,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至案发时,所有盗窃的物资都已经被乔德玉等人卖掉,所得赃款也被其挥霍一空。(二)有的人是因为赌博欠债,无力偿还,遂将目光转移到铁路上,把盗窃铁路作为“弄钱”的一条捷径。家住康平县的王波本是县畜牧站的兽医,只因为迷恋赌球欠了很多钱,进而不惜挺而走险于2004年1月间在长春铁路分局金宝车站将待运的玉米盗走两万余斤,总价值人民币9 783元。销赃所得大部分用于偿还赌债。(三)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看到有的人靠盗窃铁路发了财,也跟着效仿。家住四平的陈立民、史玉珍夫妇是村里公认的老实人,只因家庭比较困难,在看到村里其他人都盗窃铁路发了财,遂也加入其中,最后落得夫妻双双陷入牢笼,家中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无人照料。除了铁路沿线的农民盗窃铁路物资较多以外,极少数铁路的临时工甚至正式职工也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实施犯罪活动。不光是铁路运输物资,钢轨、枕木、钢板、通讯缆线、信号箱等这些主要铁路设施也是犯罪分子较易作案的目标。这些设施分布于漫长的铁道线上,不易看护管理,犯罪分子作案极易得手。但是他们在犯罪时根本不曾想到,由于钢轨、通讯缆线这些设施遭到破坏,极有可能使火车发生倾覆、出轨的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考虑到盗窃、破坏铁路设施会给铁路运输带来安全隐患,有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的可能,其危害要远远大于盗窃罪,所以法律上对盗窃铁路设施的行为是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而不是按照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的,这也正是刑法将“破坏交通设施罪”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章的用意所在。随着铁路的提速,盗窃、破坏铁路设施的犯罪将给铁路运行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对于此类犯罪司法部门在今后要更加不遗余力的予以打击。
二、行人、车辆抢越铁路道口引发的交通事故将可能增多
目前,随着城市和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越来越扩大,道路越来越宽。现在的很多道口,过去都在城市边缘的偏僻之处,而现在这些地方已经非常繁华,人口密度很大,行人和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由于行人和车辆抢越道口与火车相撞造成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发生因抢越道口与火车相撞的交通事故800多起,死伤660多人,出现这么多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究其原因都是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漠所造成的。火车提速后,即使在城区内火车的时速也将达到100公里以上,如果还保有“看见火车我再跑也来得及”的想法,迟早必将酿成惨重事故。所以广大的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按照规定,到安全地点通过铁路,千万不能为图一时方便,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如果为了一时的方便引发了交通事故,不但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同时,铁路部门也需要与当地政府共同协商,在人口稠密地区因地制宜地想办法,尽量给行人、车辆通过铁道线创造安全、方便的途径,从根本上解决“抢越道口”的问题。
三、一些群众聚众拦截火车的行为可能造成铁路运行混乱,“提速”后,对其中的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
近年来,全国铁路发生了多起聚众拦停火车的事件。一些群众为了使自己的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经常会采取了拦截火车这种极端手段,而且他们错误的认为拦车的人多,“法不责众”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由于他们的行为给铁路运输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且已经触犯了法律,所以对于其中的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司法部门也是要予以严厉打击的。铁路提速以后,火车运行实行全国联网,各地的火车运行时间十分精确,如果因为拦截火车导致火车停开,必然会使多条线路甚至全国的铁路运行发生混乱,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这样的行为,司法部门也需要从重处罚,从严打击。
火车提速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在法律上还不能完全予以解决,但是我们相信,在司法部门和铁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会给旅客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出行环境。


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

中共淄博市委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中共淄博市委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淄发〔2003〕20号

   (2003年7月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规范从政行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包括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机关效能建设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规范从政行为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 制度建设
  第四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便民、高效、及时、公开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第五条 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机关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决策,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重大决策、重要管理事项,应当利用各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机关应当公开承诺服务内容,并严格遵守承诺,一旦违反承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条 实行公示制。机关应当制作办事指南,在醒目位置标明科室的设置、职责范围、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要求以及承办人员、负责人姓名等内容,并印制相关材料,管理相对人索要相关材料时,应无偿提供。
  第七条 实行挂牌和持证上岗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办公桌上应统一放置设有本人照片、姓名及职务的标示牌,在工作时间统一佩戴有本人照片、部门名称、本人职务及姓名的胸牌。除执行特殊任务外,执法人员应持证上岗。
  第八条 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机关应将其职责分解到各个岗位,机关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第九条 实行首问责任制。管理相对人到机关办事时,第一个接受询问的本机关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凡请求和询问的事项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严格按照马上就办、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予以办理;凡请求和询问的事项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但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负责引导或帮助联系;凡请求和询问的事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也要热情接待,告知应找哪个部门,给予必要的帮助。
  第十条 实行马上就办和“两个一次性告知”制度。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管理相对人的首次办事请求,如果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马上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说明原因,并限时办理;如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无法办理的,应一次性告知其原因和依据;对符合规定但手续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所缺的全部手续、书面材料、办事程序和办事依据。
  管理相对人可以查询与自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办事进度和结果,承办人应如实告知,但涉及保密内容的除外。
  第十一条 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凡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办事时限的,必须在时限内办结;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没有规定办事时限的,应结合实际,本着简捷快办的原则,制定时限,予以公布,并严格执行。
  如果机关对管理相对人的办事请求超时限办结,在规定时限内又没有提出意见的,应视为同意。
  第十二条 实行否定报备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对管理相对人的办事请求决定不予办理的,应将否定的情况及理由书面报机关领导备案,并在规定时限内向管理相对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实行AB角工作制。机关对每项工作应确定AB两名经办人员,当A角不在时,由B角负责办理有关事项。
  第十四条 实行集中审批制度。市、区(县)应当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完善各项职能和配套服务措施,实行“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第十五条 实行执法检查预告、公示制。除执行特殊检查外,机关依法实施的检查活动,应当在检查前将检查的项目、依据、内容、时间、人员等通知被检查对象。检查结束后利用各种形式公示检查结果。
  第十六条 严格执行职务(岗位)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应明确过错责任追究的范围、程序以及应承担的责任。违反职务(岗位)过错追究办法的,应当追究其过错责任。
  第十七条 实行错案追究制。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他执法执纪机关在办理违法违纪案件时应当明确办案责任,对故意或过失造成虚假错案的,实行错案追究制。
  第十八条 实施机关效能考评制度。机关应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效能考评制度,将效能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作为业绩评定、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十九条 机关效能建设实行领导负责制。机关应有专人负责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定期研究和部署开展机关内部或系统内部的效能监察活动,确保机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机关效能建设的规定,依法高效办事。
  第二十条 机关应当本着高效、快捷、规范、便民的原则,按照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要求,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职务及岗位职责,规范从政和服务行为。
  第二十一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对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并保证办结的质量。
  第二十二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爱岗敬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文明服务规范,健全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严禁“四难”现象,为管理相对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十三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建设的规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崇俭自守、廉洁奉公,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机关效能监察机制。针对效能监察,机关内部应当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搞好自我督查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辖区内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建立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机构。市、区(县)纪检监察机关应建立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整合受理投诉机构。市、区(县)直部门及有关单位要设立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安排专人负责投诉工作,调查处理投诉问题。
  第二十六条 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可以通过明察暗访、公开曝光等手段,对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可根据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第二十七条 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有权要求有关单位报告效能建设情况;对投诉问题可指导单位进行调查处理;对敏感问题可进行直接调查;对破坏经济环境、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行为提出监察建议或作出监察决定。
  第二十八条 机关效能建设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认真落实本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照公务人员职务(岗位)过错追究办法追究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3年7月4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