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7:09:5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的通知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府发〔2001〕37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七月五日

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若干规定》,市政府对行政处罚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一、立案

行政机关对控告、检举或本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的违法或违法嫌疑情况,决定进行调查、检查,必须进行立案。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立案审批表应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来源、案情摘要、承办人和经办机关意见、领导批示。未经领导批准立案,严禁执法人员擅自进行调查、检查。立案后要在本机关立案登记簿上登记。

二、调查

行政机关对违法或违法嫌疑情况立案后开展调查必须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表明身份。调查、收集证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l、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应当分别进行,告知其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制作笔录必须经被询问人核对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被询问人拒绝签字的,由询问人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

2、对于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现场进行勘验检查的,应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制作记录,当事人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并由勘验人员和见证人签名盖章、注明日期。

3、行政机关就处罚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必须由法定的鉴定检验部门进行鉴定,并制作鉴定意见书。鉴定结果应当由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签名盖章,注明日期。

4、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提取与案件有关并具有证明意义的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登记保存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并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对解除登记保存的财物须填写解除登记保存登记书,进行书面说明。

三、事先告知

为保证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填写统一制作的告知书,写明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要求使用告知书,不能用通知书代替。无事先告知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当事人接到告知书后,应书面表明是否陈述和申辩。

四、听证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五千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书面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属于听证范围未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或当事人申请听证未按规定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无效。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的,当事人应形成材料并加盖公(名)章,装入卷宗。

五、重大案件集体讨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要求,重大案件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机关应成立案件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局长、副局长和有关处(室)及委托执法单位的负责人。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由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集体讨论记录应记载参加讨论人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并由参加人员签名,讨论记录应装入行政处罚卷宗。

情节复杂的案件是指:

1、认定事实和证据有分歧的;

2、适用的法律法规难以确定的;

3、其他认为属于情节复杂的。

重大违法行为案件是指:

l、违法行为性质较重或者危害较大的;

2、违法行为主体具有涉外因素的;

3、其他认为属于重大违法行为的。

较重的行政处罚是指:

1、责令停产停业;

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3、对公民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

六、结案

行政处罚案件终结后执法人员必须形成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包括当事人姓名、案情摘要、处理结果、结案原因或处罚具体执行情况、承办人意见、承办单位意见、领导批示。对罚没的钱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扣押的物品,应返还当事人的,要及时返还,并有书面说明及当事人签字。对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结果也要予以书面说明。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0日通过,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以下简称《煤炭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煤炭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四条 煤炭资源的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方针。
禁止任何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五条 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群防群治制度和岗位工种责任制。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行业的监督管理。
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电力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对煤炭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与煤矿建设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全国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全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组织编制全省煤炭资源勘查规划。
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全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规定的煤炭资源,组织编制和实施全省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报国家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应当有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并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八条 开办煤矿企业必须符合《煤炭法》规定的条件,并向煤炭管理部门报送下列文件:
(一)申请审批登记表;
(二)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或者开采方案;
(三)有关地质报告的批准文件;
(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五)与项目建设所需资本金相应的资信证明;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 开办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向资源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开办煤矿企业,须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其开采范围和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
经批准开办的煤矿企业,凭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条 煤矿建设应当贯彻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使用土地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煤矿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编制施工图;煤矿建设开工前,煤矿企业应当提交开工报告,经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开工建设。
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煤矿建设应当接受煤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变更设计或者施工图,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章 煤炭生产与煤矿安全
第十二条 煤矿企业在建成投产前,应当以矿(井)为单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申请领取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人的申报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发给煤炭生产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
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煤炭生产活动,公安、电力等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向其供应火工产品,不得安排煤炭生产用电计划。
取缔无采矿许可证和无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矿井。
第十三条 经批准开办的煤矿企业在建设和生产中,必须执行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不得超越批准的开采范围越界、越层开采;禁止开采各类保安煤柱;不得采用可能危及相邻煤矿生产安全的决水、爆破、贯通巷道等危险方法。
改建、扩建煤矿或者变更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的,必须经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 因开采煤炭压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损的,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十五条 煤矿企业在停办、关闭矿井前,应当依法向原审批办矿的煤炭管理部门提交关闭矿井申请,并附矿井实际开采的实测图纸资料和矿井关闭后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事故隐患资料,经原审批办矿的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停办或者关闭矿井手续。
第十六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与煤矿企业的生产服务年限相同;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在期满前3个月向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七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并实行年检制度。
煤炭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届满或者经批准开采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的,其煤炭生产许可证由发证机关予以注销并公告。
第十八条 煤矿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煤矿企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煤矿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煤矿企业发展多种经营。
第十九条 煤矿企业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及其煤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研究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行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第二十条 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矿长和瓦斯检验工、采煤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颁发矿长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矿长和瓦斯检验工、采煤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第二十一条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
(一)按照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煤炭行业安全规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瓦斯检测制度、通风管理制度、爆炸物品和危险品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检查、安全活动和事故分析处理及报告制度;
(二)定期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三)使用的设备、器材、火工产品和安全仪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使用维简费、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五)定期为职工提供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
(六)按照国家规定为煤矿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交付保险费。
第二十二条 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监察管理工作。
禁止煤矿企业使用无煤矿安全标志或者无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的设备、器材、火工产品和安全仪器。
第二十三条 煤矿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对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或者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可能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等情况,提出建议并予以监督。
第二十四条 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矿井的分布、井型的大小和自然条件,对全省矿山救护队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点,建立区域救护中心和救护网。
第二十五条 煤矿发生伤亡事故,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如实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救护工作。
煤矿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由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

第四章 煤炭经营
第二十六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经过煤炭经营资格审查。煤炭经营资格的审查由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十七条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不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经营非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应当向省煤炭经营资格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注册资金和符合消防、城建要求的储煤场地,有必要的装卸设施;
(三)有符合标准的煤炭计量和质量检验设备;
(四)符合国家对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向省煤炭经营资格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资本证明;
(二)固定经营场所证明;
(三)经营设施和场地证明;
(四)计量和质量检验设备证明。
第三十条 省煤炭经营资格审批部门依法对申请人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对具备煤炭经营条件的,予以批准,发给煤炭经营资格证书;对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省煤炭经营资格审批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人申报材料之日起45日内完成审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持煤炭经营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煤炭经营。
第三十二条 煤炭经营企业终止的,应当到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批部门办理煤炭经营资格注销手续。
第三十三条 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禁止下列经营行为:
(一)采取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欺诈手段;
(二)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的规定,哄抬煤价或者低价倾销;
(三)违反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偷漏税款;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四条 从事煤炭运输的车站、港口及其他运输企业不得利用其掌握的运力作为参与煤炭经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第三十五条 禁止行政机关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立煤炭供应的中间环节和额外加收费用。
第三十六条 禁止煤炭经营企业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
禁止煤炭经营企业经营无煤炭经营资格的企业的煤炭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对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执行煤炭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煤炭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向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了解有关执行煤炭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并有权进入现场检查。
第三十九条 煤炭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对煤矿企业和煤炭经营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责令改正。
第四十条 上级煤炭管理部门依法对下级煤炭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有权纠正下级煤炭管理部门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
第四十一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煤炭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煤炭生产活动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生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强制停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批准供应火工产品、安排煤炭生产用电计划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开采保安煤柱或者采用危及相邻煤矿生产安全的危险方法进行采矿作业的,由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作业,由煤炭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
的罚款;并可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擅自改建、扩建煤矿或者变更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停办、关闭矿井未经审批的,由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使用无煤矿安全标志的设备、器材、火工产品和安全仪器的,由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使用无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的设备、器材、火工产品和安全仪器的,由有
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擅自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由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采取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进行煤炭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审批的部门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或
者取消煤炭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或者无煤炭经营资格的企业的煤炭产品的,由省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审批的部门取消煤炭经营资格。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从事煤炭开采或者超越批准的开采范围越界、越层开采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煤炭管理部门在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或者取消煤炭经营资格时,应当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或者注销其营业执照。
第五十一条 煤炭资源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对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予制止,造成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依法对其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2000年11月2日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批转州发改委关于西双版纳州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批转州发改委关于西双版纳州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政发〔2008〕36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

州发改委拟定的《西双版纳州“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ОО八年十月八日

西双版纳州“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



根据《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兴边富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以解决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措施。

第二条 目标任务。总体目标: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发展和边民生产生活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使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具体目标:一是全州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明显改善,边境一线的茅草房、危旧房基本消除;二是贫困边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三是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四是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大幅度提高;五是边境贸易得到较快发展,重点边民互市点和口岸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继续扩大;六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七是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三条 “兴边富民工程”必须以项目为支撑。各县(市)、园区必须结合实际,在州“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做好项目3年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规划由州报省“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实施,以后各年度的项目要在项目库中提取。未进入项目库的不能列入年度项目计划。

第四条 项目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六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

第五条 要按照“统一领导,省级扶持,州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第六条 州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把规划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本部门的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并单列,优先安排。

第七条 “兴边富民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在相关业务部门或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合理实施。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八条 “兴边富民工程”资金主要是中央、省级财政安排涉及“兴边富民工程”相关项目的资金,州、县(市)、园区有条件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州、县(市)、园区筹措的配套资金与国家、省安排资金统筹管理。

第九条 建立健全“兴边富民工程”项目资金制度,加强项目跟踪审计和督促检查,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运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鼓励整合各类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务求实效,有序推进。

第四章 检查验收

第十一条 年度内州级全面检查不少于两次。检查与指导工作相结合,以指导工作为主。

第十二条 相关部门结合自身的业务,针对本系统项目,视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三条 验收实行申报制,即项目完工后,要向州“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对口成员单位提交书面申请验收报告,由部门组织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参与验收。

第五章 项目责任

第十四条 各县(市)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履行职责。

第十五条 “兴边富民工程”是个系统工程,需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确保工程项目当年规划设计,当年建设施工。

第六章 奖惩办法

第十六条 将对“兴边富民工程”工作制定考核奖惩实施细则,进行专项考核。对工作完成情况依据考核成绩实施奖励或惩处。

第七章 组织领导

第十七条 成立州“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对“兴边富民工程”实施统一领导和协调。主要负责:拟定“兴边富民工程”实施的目标、步骤、内容和范围,“兴边富民工程”总体规划,报州政府及省“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对年度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办法、考核奖惩等重大事项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协调解决“兴边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发改委。主要负责:贯彻领导小组决策、决定,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兴边富民工程”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州级部门和县(市)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负责“兴边富民工程”有关情况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上传下达。

第十九条 州财政、监察、审计和州委州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配合州“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项目的监督、检查、考核等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的决定和要求,履行本系统相关职责。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州“兴边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