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多哥共和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时间:2024-06-03 10:08: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多哥共和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国政府 多哥共和国政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多哥共和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签订日期1972年9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多哥共和国政府,根据两国的利益和愿望,一致决定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多哥共和国政府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
  多哥共和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两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之间的外交、友好和合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哥共和国
      外 交 部 长           外交部长
       姬 鹏 飞          若阿基姆·翁莱代
        (签字)            (签字)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九日于北京

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办法(试行)

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办法(试行)
建设银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购车资金需求,开拓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业务领域,根据《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和建设银行有关贷款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汽车消费贷款(以下简称汽车贷款)是建设银行对其指定品牌汽车的汽车经销商和终极用户发放的贷款。
第三条 建设银行发放汽车贷款实行“先存后贷、存贷挂钩、贷款担保、专款专用、分期偿还”和“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原则。
第四条 凡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人条件的终极用户和经销商,均可按本办法要求向当地建设银行提出借款申请。

第二章 借款申请
第五条 借款人向建设银行申请汽车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销商必须在建设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经销建设银行指定品牌的汽车,其营销资金必须全部通过建设银行结算;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拟购车全部价款30%的资金存入建设银行,并与建设银行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附件一)。
(二)终极用户必须在建设银行开立存款帐户,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拟购车全部价款40%的资金存入建设银行;持有建设银行认定的汽车经销商开具的《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附件二)。
(三)经销商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终极用户应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或易变现的资产,足以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并愿意接受建设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借款人申请汽车贷款须向建设银行提出正式书面申请,并填写《中国建设银行汽车借款申请书》(附件三、四),并如实提供以下资料;
(一)企事业法人应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事业法人《营业执照》,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应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营业执照》,自然人应出具其身份证明文件。
(二)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抵押物、质物产权、估价、登记、保险文件及保证人拟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经销商须持有与建设银行指定品牌的汽车生产厂家签订汽车购买合同或订单。终极用户须持有建设银行认定的汽车经销商开具的《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
(四)建设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借款人借款限额的计算公式为:
经销商最高借款限额=汽车生产企业批发价×70%;
终极用户最高借款限额=经销商汽车售价×120%×60%
第八条 经销商借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终极用户最长不超过3年。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的期限利率执行。

第三章 贷款的受理、审批
第九条 建设银行在受理借款申请后应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的真实性、借款方式、风险度、偿还能力、还款方式进行调查。
第十条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的具体意见,在贷款授权内逐级审批。
第十一条 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在贷款申请受理后15个工作日内通知借款人;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通知借款人办理贷款担保手续,签订借款合同。

第四章 贷款的担保
第十二条 借款人向建设银行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应按有关规定提供担保,终极用户可以所购汽车或建设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或质物进行抵押或质押。具体操作按建设银行贷款担保办法办理。
借款人以第三方保证人提供方式提供担保的,均应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对于以所购汽车向建设银行设定抵押的借款人,经销商须出具《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在出具《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期间(从推荐书发出到汽车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并交给建设银行),借款申请人在建设银行存款帐户上应有不低于推荐购车总价款30%的存
款。对同意贷款的,贷款银行应与借款人签订《汽车消费借款合同》(附件五),并以《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附件六)通知经销商。经销商收到通知后应与借款人共同办理汽车抵押登记及保险手续,并应当在保险合同中明确建设银行为该项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在抵押期间,借款人不得
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在保险期内,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毁损,均由借款人负全部责任;如保险中断,建设银行有权代为保险,所需一切费用由借款人负担。建设银行认为有必要的,可将保险单质押在行。

第五章 贷款支用和监督
第十四条 借款人根据借款合同填制借据,建设银行信贷部门审核无误后连同借款合同、贷款指标通知单各一份,当日送交会计部门,会计部门自收到借据起(法定节假日顺延)3日内记入借款人在建设银行的汽车贷款专户并开始计息。该项贷款只能用于汽车消费借款合同确定的用途
,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在合同有效期内,建设银行履行对借款人经营状况、贷款的使用及抵押物、质物质量、性能状况的监督职能;实行保证方式的,建设银行有权对保证人的信誉和代偿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查。

第六章 贷款回收
第十六条 汽车贷款实行按季结息,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付款。
第十七条 分期付款采用递减偿还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还款额=贷款本金/还款期数+(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利率(月利率)
分期付款以月为单位计算。
第十八条 贷款期内,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建设银行按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收利息,同时对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的贷款利息按规定计收复利。

第七章 违约处理
第十九条 借款人连续两个月不能按期履约,实行抵押或质押方式的,建设银行有权依法处分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优先清偿贷款本息;实行保证方式的,建设银行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借款人若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建设银行。
第二十条 借款人死亡或经有权部门宣布失踪,借款人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应继续履行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
第二十一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建设银行有权提前处分抵押物或质物,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一)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规定的条款,经指出,仍未纠正;
(二)借款人发生其他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变故;
(三)借款人向贷款银行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
(四)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或丧失承担连带责任能力的;
(五)借款人违反抵押合同或抵押物因意外毁损不足以清偿本合同项下的贷款本息,又无法落实新的担保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借款本息偿还完毕,所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书》和《汽车消费借款合同》自行失效。建设银行应在《汽车消费借款合同》终止30日内将全部有关贷款担保证明文件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 各级建设银行应按照本规定办理贷款,若由于建设银行的责任影响借款人按《借款合同》规定使用借款,建设银行应按日万分之四支付借款人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抵押物的评估、保险、登记等一切费用均由借款人负担。
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及保证人发生纠纷时,首先由当事人各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时应向建设银行经办行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请诉讼。借款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方要求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需以书面形式提前一个月通知其他当事人,未达成协议前,原合同继续有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建设银行负责解释、修订。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据此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6年8月1日起执行。未尽事宜均按《中国建设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办法》办理。

附件一: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建设银行 行
联系电话:
地址:
乙方:
联系电话:
地址:
为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双方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根据《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办法》,经友好协商,就汽车贷款的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指定专人负责 牌汽车贷款业务,以便协调工作。
二、乙方在甲方开立结算帐户,并设立汽车存款专户。在乙方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甲方向乙方优先提供采购汽车所需正常周转资金,积极配合乙方的汽车销售工作,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乙方对认购 牌汽车人经过审查后,向甲方开出《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甲方收到乙方的《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和《中国建设银行汽车借款申请书》后,经审查同意贷款的,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办理有关担保手续。以所购汽车进行抵押的,甲方应向乙方出具
《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
四、购车人持《借款合同》(以所购汽车进行抵押的还需持有甲方开具的《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与乙方签订《汽车购买合同》,甲方凭《汽车购买合同》办理划款手续。以所购汽车进行抵押的,乙方应与购车人到当地的公证部门、交通工具管理部门共同办理公证、登记手续,并到
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保险额不低于所购车款,保险期不短于贷款期,保险单正本须注明第一受益人为甲方,并将其交甲方执管。
五、购车人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后,《借款合同》自行失效。甲方将其保管有关抵押文件退给购车人。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协议双方发生纠纷时,首先由当事人各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时应向建设银行经办分(支)行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八、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据。双方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章后生效。
甲方: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章)
乙方: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二:汽车消费贷款推荐保证书

建设银行 行:
我公司与购 牌汽车人(以下简称购车人)协商确认:购车人购买我公司 牌汽车共 辆,总售价为 元(人民币)。根据我公司和贵行签署的《汽车贷款合作协议书》之规定,特推荐购车人 向贵行申请汽车消费贷款,请贵行审核。如符合你行汽车消费贷款条件,该借款人若以所购
汽车进行抵押,我公司愿意在贵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前提供担保。在贵行签订《借款合同》后,我们购销双方方可签订《购车合同》,办理汽车的产权和有关保险手续。我公司与借款人正式办理 牌汽车登记及保险手续移交给你行后,本贷款推荐保证书自行失效。
特此推荐
推荐人: 公司(签章)
法人代表 (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三:(略)

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修正)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修正)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5月18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7年5月27日公布施行 根据2001年1月12日发布的《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进行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保障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劳动力市场的范围是指从事劳务中介活动的机构、场所以及与从事用工、求职相关的活动。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通过劳动力市场用人或求职、中介服务以及从事与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劳动力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劳动力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与公安、工商、城建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打击职业介绍活动中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第七条 劳动力市场应当按照用人自主、择业自由、公平竞争、公正服务的原则运行。

第二章 职业介绍机构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均可以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
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职业介绍机构是公益性的事业组织;非劳动行政部门和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可以是公益性的组织,也可以是营利性的组织。
第十条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固定的介绍场所;
(二)必要的开办资金;
(三)相应的机构章程;
(四)明确的业务范围;
(五)两名以上持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资格证书的专职工作人员;
(六)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须提出申请,并按下列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一)设立公益性事业组织职业介绍机构,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报同级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后,到劳动行政部门领取《职业介绍许可证》;
(二)设立公益性非事业组织职业介绍机构,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职业介绍许可证》;
(三)设立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审批手续,领取《职业介绍许可证》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对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申请,应当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结。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发给《职业介绍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变更名称、地址,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停业、歇业,应当事先提出申请,报原审批机关审核批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职业介绍许可证》不得转借、涂改、倒卖。
第十五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提供下列服务:
(一)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家庭用工办理求职、用人登记;
(二)为求职者提供用人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
(三)为用人单位、家庭用工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和咨询服务,推荐求职者;
(四)组织劳动力供求双方洽谈;
(五)向社会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
(六)组织劳务承包、劳务协作等活动,为求职者提供直接的就业服务;
(七)指导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介绍工作。
第十六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妇女和长期失业者求职提供有效的帮助,保障其合法就业的权利。
第十七条 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职业介绍机构受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委托可以开展办理用人手续、颁发有关证件、社会保险、保管档案等工作。
第十八条 职业介绍机构从事的业务范围,由审批部门或机构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确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出批准的业务范围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非劳动行政部门和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当按规定向批准发证的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工作情况,填报统计报表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在职业介绍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介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
(二)介绍女性劳动者和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法律、法规、规章禁忌的职业;
(三)以暴力、胁迫、欺骗或其他非法手段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严格按照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取中介服务费。

第三章 求职与招用
第二十一条 凡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和求职要求的劳动者,均可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劳动者求职,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歧视。
第二十二条 劳动者求职须持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相关的证件,到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手续。
国家和省规定取得证书后方能上岗的岗位,求职者必须提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 外国公民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我省就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劳动者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市)或城市市区就业,须持常住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签发的“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到达目的地后,须在当地公安机关和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暂住证”和“外来人
员就业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雇用无上述证件的外来人员。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的原则自主招用人员。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及其他媒介向社会发布招工、招聘广告和简章前,必须到当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张贴、传播或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发布招工、招聘广告
和简章。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向社会发布招用人员的广告、简章,必须如实介绍招用人员的职业类别、数量、工作期限、工作条件、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情况。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个体工商户招用人员须凭营业执照,家庭用工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其他单位招用人员凭本单位介绍信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登记。
第二十九条 下列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必须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一)被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生产自救的企业;
(二)濒临破产、停业整顿裁员后,在六个月内招用人员的企业;
(三)由劳动行政部门对富余人员进行社会调剂或出资安置的企业。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农村或外埠劳动力,必须经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批准。具体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与被招用人员确定劳动关系,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用人手续。具体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至10倍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未办理登记注册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2倍至5倍的罚款,并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至3倍的罚款;逾期仍不改正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禁止行为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至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或者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对单位用工的处以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对家庭用工的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从事劳动力市场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以外,由劳动行政部门处罚。
第四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申请人认为符合条件,编制管理部门、劳动行政部门不予批准的;
(二)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审批手续,超过规定期限的;
(三)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到国外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求职就业,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管理的人才市场,不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1年1月12日)


……
二十二、将《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三十七条删除。
……



1997年5月27日